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实用医药》 > 2012年第33期 > 正文
编号:12327448
儿科血流性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药敏分析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2年11月25日 欧阳颖 罗玲 苏浩彬 吴燕云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。

    欧阳颖 罗玲 苏浩彬 吴燕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;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检验科;

    【摘要】目的了解儿童血流性感染的病原体构成和药敏情况,以指导临床治疗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从儿童血液标本中培养出的病原体资料,用WHONET 5.4软件分析病原体的构成情况及其药敏情况。结果共培养出病原菌180株,细菌161株:革兰阳性菌94株,其中葡萄球菌69株;革兰阴性菌67株,其中大肠埃希菌25株,革兰阳性菌主要对万古霉素、替考拉宁、利奈唑烷敏感,而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,对常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、头孢菌素等存在广泛的耐药。真菌有19株,对两性霉素、伊曲康唑、氟康唑等均敏感。结论血流性感染的病原体构成以革兰氏阳性菌占优势,致病的细菌对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生素存在较高耐药性,真菌感染有上升趋势,临床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,根据药敏选择药物,减缓耐药的出现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 血培养 病原菌 药敏分析

    【基金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(项目编号:A2010161)

    【分类号】R446.5

    败血症是儿科严重的血源性感染,容易发生感染性休克,有较高的死亡率。为了提高治疗成功率,初始正确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显得非常重要,而引起败血症的病原菌存在明显的地方差异及时代差异,我国北方与南方差异较大,同时同一地区由于用药差异及患者构成不同,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
------
     【摘要】 目的 了解儿童血流性感染的病原体构成和药敏情况,以指导临床治疗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从儿童血液标本中培养出的病原体资料,用WHONET 54软件分析病原体的构成情况及其药敏情况。结果 共培养出病原菌180株,细菌161株:革兰阳性菌94株,其中葡萄球菌69株;革兰阴性菌67株,其中大肠埃希菌25株,革兰阳性菌主要对万古霉素、替考拉宁、利奈唑烷敏感,而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,对常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、头孢菌素等存在广泛的耐药。真菌有19株,对两性霉素、伊曲康唑、氟康唑等均敏感。结论 血流性感染的病原体构成以革兰氏阳性菌占优势,致病的细菌对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生素存在较高耐药性,真菌感染有上升趋势,临床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,根据药敏选择药物,减缓耐药的出现。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(3559kb)